在河南省新野县歪子镇大李营的莫李家,珍藏着一件制作精巧、玲珑剔透的古代玉杯,名叫“一捧雪”。收藏者李宝山称其家族为明嘉靖年间大常寺正卿莫怀古的后代。玉杯从明代珍藏至今,已传14400多年。

“一捧雪”玉杯基调为白中略透淡红,底部呈暗褐色,口径7厘米,深2.5厘米,壁厚0.2厘米。玉杯雕琢精美,巧夺天工,采用写实与夸张想结合大写意手法,把玉料自然质地合理而充分利用起来,根据玉杯形状要求,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。杯身呈五瓣梅花形,杯底中心有梅花的花蕊,杯身外部攀缠一疏硬横斜的干枝梅,枝上雕琢有17朵大小不等凝脂般梅花,杯似众星捧月,花犹暗香浮动,杯身右侧花枝分生两杈,与杯的顶、底部有机相衔接,中呈椭圆轧,可伸进食指,自然天成杯的把柄,恰到好处,鬼斧神工,令人叹绝。

古人在赞誉梅花时多与晶莹白雪连在一起,例如宋人卢梅坡的《雪梅》诗:“梅雪争春未肯降,骚人搁笔费评章,梅须逊雪三分白,雪却输梅一段香”;晁补之在《亳社观梅》词中称梅花“开时似雪,谢时似雪,花中奇绝”;大诗人苏东坡在《红梅》诗中赞叹梅花为“玉雪为骨冰为魂”。因为玉杯的主体为白色,上面又雕琢着梅花,故而将玉杯取名为“一捧雪”,使玉杯多了几分含蓄,多了几分诗意。

经故宫博物院鉴定:玉杯“一捧雪”为明代工艺,玉料出自新疆和田,玉质晶莹,构思巧妙,雕琢精细,为明代玉器之上品,属国家二级文物。

“一捧雪”玉杯为何流落在新野?其中有段曲折而悲惨的传说:明嘉靖年间,太常卿莫怀古家中有一个稀世珍宝“一捧雪”,此杯有“杯中斟酒,夏日无冰自凉,冬日无火自温”和“酒入玉杯,有雪花飘飞”之妙。当朝宰相严嵩及其子严世藩利用权势,光搜天下奇珍异宝,闻知此事,便想把玉杯据为己有,于是对莫怀古软硬蒹施,百般迫害。莫怀古为保存玉杯,携带玉杯弃官而逃,历尽千心万苦,一直逃到豫、鄂两省交界的新野大李营村,才摆脱了严嵩父子的追捕,于是改性为李隐居住下来,取妻生子,耕读传家。因村中原已有李姓,莫怀古的后人称原李姓叫老李家,称其家族叫莫李家,老坟上的墓碑做成慢抹坡状,以示区别。莫李家世代繁衍,至今已传14代。玉杯被莫李家视为传家之宝,由每代的嫡系长子保管,不示外人,每年的大年初一将玉杯供奉在祖先牌位前,召集莫李家后世子孙拜祭一番,以示对先人怀念之情。李宝山为莫李家14代的嫡系长子,所以玉杯现在李宝山家珍藏。

笔者现在看到的“一捧雪”玉杯,已没有当年传说的那种“斟酒冬暖夏凉”的神奇,李宝山说那是因为当年先祖莫怀古在逃难途中,不慎在雪地上跌了一跤,把玉杯震裂了一道细缝,故而失去了灵气,此说是真是假,已难考证,故妄言之,故妄听之,以作茶余饭后的谈资。不过,现在玉杯斟上酒后,由于酒液波动,折射出杯底梅花花蕊及杯壁上雕琢的梅花隐约透入,仍给人一种“酒入玉杯,有雪花飘飞”之感。

关于玉杯“一捧雪”,从明末清初至今,有不少文化延伸:明末清初戏剧作家李玉写的传奇《一捧雪》,在传说的基础上,情节上更为曲折复杂,剧中写莫怀古于风尘中提拔裱褙匠汤勤,汤勤后逢迎权贵严世藩,献计谋夺莫怀古的玉杯“一捧雪”,使莫怀古家破人亡。莫怀古的仆人莫成为主替死,后莫怀古由戚继光救护,终得以昭雪。后来京剧、徽剧、晋剧、秦腔、汉剧、豫剧、曲剧等取材于李玉所做的《一捧雪》,上演有《温凉盏》、《审头刺汤》、《莫成替主》、《搜杯代戮》、《蓟州城》等戏曲传统剧目。现新野县歪子镇农民作家陈君昌历经三载,三易其稿,写有长篇通俗小说《魂飞激荡一捧雪》上、下册,由河南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。另外,新野酒厂生产有柔绵醇厚、浓郁芳香的“一捧雪”商标大曲酒;新野玉器厂仿制有惟妙惟肖的“一捧雪”玉杯,也颇受收藏者和旅游者的青睐。


河南汉华酒业有限责任公司,专营 汉华新品 等业务,有意向的客户请咨询我们,联系电话:0377—66297099

CopyRight ©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: 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: 河南汉华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网站地图 XML

京公网安备 豫公网安备 41132902001040号